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美丽的学校

我心深深处,终有千千结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(原创)由一节“复习研讨课”想到的  

2010-06-23 23:21:43|  分类: 教学反思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今天,学校组织全体语文老师听取了张志英老师的一节“语文复习研讨课”。评课之时,老师们感慨颇多,纷纷发言,感觉不用题海战术,而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渗透,让学生通过典型习题的训练达到举一反三,掌握所学的目的,确实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。

听着老师们的发言,我的思绪却飞得很远。学校举行这次活动的目的无非是通过教研,达到提高学生成绩,提高我们的课堂实效性之目的。单从这一点来看,这节课也确实做到了。复习课谁讲究方法,谁的方法多,方法细,方法科学,谁的成绩就好,实效性就高。但是,一节课如果只注重这些,只能说老师会抓学生,出成绩,做到这一点,教师充其量只会是个不错的教书匠。

课堂上,有一个知识点的学习给我留下了最难忘的印象。在选填关联词语:他(  )学习好,(  )品质好。张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学生,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会做人,只学习好——有才华不是我们的最终追求,学会做人才时最重要的,记住:做人永远比有才更重要。

于是我想:“我们的课堂追求究竟是分数,还是雕塑孩子的心灵?我们的学校、我们的大多数老师的出发点无疑是分数、是好成绩。这就是我们的实效。其实这也恰恰是我们教育的悲哀,孩子的成绩既使再高,如果忽视了“人”的教育,对孩子的幸福人生又有多大的作用呢?

      其实,张志英老师的课无疑在告诉我们:“在培养孩子才能的同时,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灵,让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写的”人”。

愿我们的教育别做舍本逐末的事!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45)| 评论(2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